![]() 孙立涛职务:副校长
单位:
电话:025-83790873
出生年月:
邮箱:slt@seu.edu.cn
学历:博士研究生
地址:
职称:教授
个人简介 东南大学副校长、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FEI纳皮米中心主任。国家高层次人才。
教育经历 1995.09-1999.06沈阳工业大学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1999.09-2002.03沈阳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2.03-2005.03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1.07-- 东南大学副校长 2018.02--2021.07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 2016.12--2018.0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2016.06--2016.1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副院长 2014.12--2016.06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IC)学院副院长 2010.01--2014.12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9.12--2010.06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材料物理化学所,访问教授 2005.03--2008.03 德国美因兹大学,物理化学所,博士后研究员,合作导师:Florian Banhart 讲授课程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习概论(新生研讨课) 科技论文写作(研讨) 新生研讨课 微纳电子材料 先进电子材料分析表征技术 微纳表征技术与方法 教学研究 出版物 研究领域或方向 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原子尺度制造及原位检测研究,具体包括: 1.新型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动态结构表征; 2.纳米单体结构的力、热、光、电等特性的原位研究; 3.原子尺度高精度纳米集成制造与纳米操纵(原子制造); 4.电子显微镜内纳米实验室的构建与方法研究; 5.纳米材料(石墨烯等)在能源、环保与微纳系统中的应用。 研究项目 (1)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项目-课题,石墨烯太赫兹接收器中的高增益天线研发,BE2021007-2, 2021-06至2025-06,在研;主持(2)我校-碳星石墨烯环保应用联合研发中心, 石墨烯环保材料、口罩及相关滤材应用研究, 2020-09至2023-09, 在研;主持(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52500155,纳米材料的表面结构调控及其动态过程的显微学研究,2016-01至2020-12,结题;(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51420105003,液态环境下石墨烯表/界面结构演变的原子分辨动态表征,2015-01至2019-12,结题;(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113279028,材料苛刻使役条件下性能与结构间关系的原位研究系统,2014-01至2019-12,结题,东南大学课题负责人。(项目主持张泽院士,项目总经费 5600 万元);(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274114,用于第三代基因测序系统的石墨烯纳通道跨尺度集成制造原理与方法研究,2012/08-2016/12,已结题,主持;(7)国家973计划项目,2011CB707601,基于皮米分辨透射电镜的5纳米以下三维纳通道跨尺度集成制造及力学性能表征,2011/01-2015/12,已结题,参与;(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071044,GPa高压下单晶金属纳米材料的原位动态表征与塑性变形机理研究,2011/01-2013/12,已结题,主持;(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0976003,石墨烯的掺杂与热稳定性研究,2010/01-2010/12,已结题,主持;(10)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CB623702,外场作用下单体低维材料物性与结构演变关系的表征测量,2009/01-2013/12,已结题,主持。 研究成果 孙立涛教授基于多年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的经验,创新性地提出原位“可视化”原子尺度加工方法,通过在透射电镜里搭建原位纳米加工与表征实验室的构想,发展了多种基于原位电子显微学的创新性新技术和新方法,基于这些原位方法在原子尺度下可实时观察到材料或器件在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直接揭示加工过程中的新现象、新原理与新机制等,真正实现加工过程的原子尺度上可见、可懂、可控;同时,基于这些方法还可实现多种加工方式与加工环境的原位研究,形成多工艺融合加工,大大加速新加工工艺与方法以及新材料/新器件的研发进程。 代表性成果包括发展了热场辅助的电子辐照方法实现了二维材料原位原子精度加工与按需构筑;提出了原位原子沉积方法实现了原位制备并原子尺度观测到亚10nm固态颗粒的类液态行为;开发了电驱动的原子操纵与原子置换方法,实现了单一异质结构的原位构建等。 孙立涛教授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nce 2篇, Nature及子刊19篇);申请专利100余项(其中转让许可5项);提出并实现了石墨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作为主编撰写石墨烯相关专著2本。 主要代表作如下: (1)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 4812 (2)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1, 16 (11): 1231 (3) Nature Materials, 2020, 19 (6): 687 (4)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772 (5)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1330 (6)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9, 14 (10): 950 (7)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421 (8)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4889 (9)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5400 (10)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906 (11)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 10921 (12) Nature, 2015, 528 (7583):E1-E2 (13) Science, 2014,344 (6184), 616-619 (14) Nature Materials, 2014, 13 (11): 1007-1012 (15)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 5290 (16)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 3688 (17)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 5357 (18)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 4: 1776 (19)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 4: 2642 (20)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7, 2 (5): 307-311 (21) Science, 2006, 312 (5777): 1199-1202 学术兼职 《电子器件》杂志主编 《Materials Today Nano》期刊副主编 美国IEEE纳米技术委员会南京分会主席 中国电镜学会原位电子显微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顾问 住建部科技协同创新专委会委员 欧洲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欧盟“石墨烯旗舰项目”评审专家 曾获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指导团队获国家小平科技创新团队、Nano Research 2021年度青年创新者奖(2021)、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2021)、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2021)、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至今)等。 团队介绍 东南大学-FEI纳皮米中心是由东南大学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美国FEI公司(世界顶尖电子显微镜制造商)共同组建,于2009年成立,此中心为亚太地区第一个“Titan”联合实验室,通过在透射电镜中原位搭建纳米实验室的构想,发展了多种基于原位电子显微学的创新性新技术和新方法,从原子尺度揭示了纳米材料各种特殊性能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 招生情况 团队常年招收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欢迎咨询,咨询邮件请发送至 slt@seu.edu.cn,并请抄送 yinkuibo@seu.edu.cn 一份。 毕业生介绍 |
版权所有:amjs澳金沙门-www.151amjs.com|欢迎您
邮编:214026邮箱:ic-seu@seu.edu.cn电话:0510-85115626